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要求,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,3月18日,学校第五届教学创新大赛校赛现场决赛在12栋智慧教室顺利举行。经过前期选拔,来自全校各学院的21名优秀教师同台竞技,进行教学创新实践成果的精彩展示。学校党委书记徐华蕊亲临现场观摩,线上线下吸引近150名教师同步参与。
本次决赛分两组同步进行,参赛教师围绕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理念,从课程设计、教学模式、技术融合、思政育人、产教融合等维度,通过15分钟说课与教学展示,呈现了多元化创新实践案例。评委从创新性、实效性、示范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分,并针对每位教师的展示内容提出优化建议。
比赛结束后,全体评委与参赛教师开展面对面交流研讨。评审专家结合参赛教师表现及赛事导向提出精准建议。一是锚定创新维度,凸显“可比性”:教学创新需立足横向对标,明确与同领域同行的差异化优势,通过数据、案例证明创新点的“首创性”与“突破性”;创新成果要聚焦学生核心能力达成度,紧扣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呈现学生成长证据,避免过度展示教师个人成果。二是强化设计逻辑,讲好“创新故事”:课程创新需精准把握赛道评分标准,从“真实教学问题-创新举措-量化成效”构建闭环逻辑;以“理论框架+典型案例”双线呈现,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,又通过具体教学环节展示创新举措落地路径;创新痛点的挖掘应立足学生知识能力短板,通过前后测数据对比增强说服力;理清创新报告、课堂实录与现场汇报的逻辑关联,形成“理念-实践-成效”的链条;PPT设计需避免文字堆砌,善用可视化图表呈现创新迭代过程。三是优化呈现艺术,彰显“育人温度”:强调需将教学情怀融入技术表达,通过真实的学生成长故事、课堂互动片段引发情感共鸣。四是严把材料规范,对标“高阶赛事”:所有参赛材料须体现学术严谨性,教学创新需有教育学理论或学科前沿成果支撑;直接参照省赛标准完善材料,确保教学设计、佐证案例、视频资源等内容的专业性与丰富度。
教务处处长王柏玲在总结讲话中强调,教学创新大赛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标志性平台,对营造“重教学、强创新”的育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鼓励教师以赛促改,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常态化教学实践,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注入新动能。
据悉,本次校赛优胜教师将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教学创新大赛。教务处/教师发展中心将开展专题培训、工作坊及优秀案例巡讲活动,助力教师凝练教学特色,推动创新成果在全校范围内的应用与辐射。

图1 竞赛教师进行创新成果汇报

图2 学校党委书记徐华蕊现场观摩

图3 赛后评委与参赛教师面对面交流研讨

图4 参赛选手与评委合影